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6日 作者:致远尚升
每年诺贝尔奖公布的时候,总有网友会调侃:又让日本的大学赢麻了。这不是段子——截至2025年,日本已经诞生过30位诺贝尔奖得主,始终保持亚洲最高水平。而在这场“知识的奥林匹克”中,东大、京大固然显眼,但有一所大学,总在低调地干大事,那就是大阪大学。
01
总在被低估的路上——大阪大学
大阪大学诞生于1931年,原为“大阪帝国大学”,是日本最早的国立综合大学之一,也是日本的第6所帝国大学。如今,大阪大学设有11个学部、15个大学院,学科跨度从理学、工学、医学到人文、法学、国际公共政策。
提到大阪大学,有人会说“大阪大学稳坐日本第三”,比如看QS排名,阪大就总是紧跟在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后面。
但问题是,排名是分数累积的结果,具体到个人的看法就没那么一致了,有人会说东北大学才是日本第三,理由是理科太强;也有人力挺东京工业大学(现东京科学大学),说那才是真正的技术头脑派;甚至还有人提早稻田、庆应,说社会地位、国际名气不输前两名。在这种各抒己见的氛围下,大阪大学的日本第三身份显得有点尴尬。
但有趣的是,它从来不急着解释。这不,诺奖就是最好的实力证明。
02
大阪大学与诺贝尔奖的历史
虽然大阪大学在各种排行榜里名次稳定但风评波动,但翻起历史账本,它的科研贡献并不比被认为更厉害的几所少。这所学校的教授、校友与合作团队在化学、物理、医学、材料等领域不断贡献成果——从免疫学基础研究,到量子器件的工业转化,阪大都有显著研究成果。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阪大与诺贝尔奖的缘分。提到阪大的诺奖,最具代表性的是湯川秀樹教授,他在1949年因关于『中間子の存在を理論的に予言』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理论最初是在大阪大学(当时的大阪帝国大学)教职期间提出、实验与推导的基础也在这里打下伏笔。
此外,2025年,也就是今年,坂口志文教授因『末梢性免疫寛容に関する発見』相关的研究成果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他是大阪大学免疫学前沿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之一。
从数字上看,阪大在诺贝尔奖上的总成就远不如东大、京大那种高频出现的大学,但每一次都极具象征意义。这也恰是阪大在名气错位论里的一种防御姿态:不是没资格上桌,而是低调、不争不抢。
当然,诺奖不是衡量一所学校学术氛围、科研生态的全部指标,获得奖项的个人背后也是整个学术环境、院校的运作系统的背书。从医理工的交叉研究,到社会科学与国际政策的整合,大阪大学的组织结构几乎就是日本高等教育综合化的样板。
03
大阪大学的学科结构
大阪大学是一所非常典型的综合型大学,既没有偏文也没有偏理,其学科架构覆盖理、工、医、药、文、法、经、社几乎所有主流领域。整理起来的话,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①硬核底盘:理工医学科
工学部与理学部规模庞大,从量子工程到材料科学应有尽有;医学院则是日本最大规模之一,与附属医院、免疫学前沿研究中心形成一个闭环生态。
以理学部为例,在学部阶段,阪大分设了数学科、物理学科、化学科、生物科学科,基本上是理学全领域的大综合。
而在大学院阶段,学科分设进一步细化,每一个大学科都涵盖数个小方向,比如代数学、几何学等,也有分子化学、量子物理学等比较新的学科体系。
②现实派:社会科学
阪大的社会科学学科也非常丰富,既有以数量经济和政策分析闻名的经济学研究科,也有被称为“国际事务专业户”的国际公共政策研究科,培养社会科学领域的全能型人才。
以经济学部为例,在4年的学部生活中,学生会学到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线性代数为基础的学科整体框架,也会接触更加深入领域的经济史、金融、应用经济、经营科学等知识。
③静默的力量:人文与语言学科
最后,是文科色彩最为浓重的人文类学科。文学研究科、语言文化研究科的研究方向跨度极广——从哲学、历史到人工智能伦理面面俱到。虽然不常出现在媒体镜头前,但他们为日本的科技伦理、跨文化传播、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地基。
即使只看文学部一个学部,从哲学、思想文化学,到几乎涵盖各个历史文化体系的西洋史学、英美文学、法国文学等,不论你想专攻哪个领域,都能找到对应的方向。
04
大阪大学的考学
作为留学生群体,更加看重的肯定就是考学相关的内容了。对于我们来说,有哪些进入大阪大学学习的途径?目前,大阪大学面向国际学生的入学途径主要有三类:
① 英语授课项目(G30 / International Programs)
适合希望用全英文完成学位的学生。常见项目包括:
(1) Human Sciences International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
(2) International Undergraduate Program in Science
(3) Special Integrated Science Course (SISC)
(4) International Physics Course (IPC)
(5) Biotechnology Global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Industry-University Co-Creation
(6) Chemical Science Course (CSC)
② 日本语项目(大学院一般入试/学部升学)
若想进入普通日语授课课程,需要通过EJU(日本留学考试)与校内考核。需要注意的是,阪大重视学科基础扎实的申请者,所以比起出身院校,GPA与入学考成绩通常是筛选重点。
与大学院相比,学部入试竞争尤其激烈,特别是理学部、医学部、工学部这几个代表性学科。
③ 研究生申请
几乎所有研究科都接受“研究生预科→正式入学”的路径。常见做法是先联系导师,确定研究方向是否合适,再提交研究计划书。
说到底,大阪大学吸引人的地方,不只是排名、学科和项目。作为日本关西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院校之一,它有一种少见的学习与生活平衡感——研究室的节奏紧凑,但没人催你卷;教授要求严格,但讨论时你可以直接反驳;课题难、实验多,可你依然能在周末去梅田喝咖啡、去心斋桥逛街,或者坐电车半小时去京都看展。
相比东京的效率主义,这里的人更直接、更包容,也更讲究人情味。不管你是做理科实验还是写社会论文,都能在这种学术理性plus人文关怀的氛围里找到自己的节奏。
如果你厌倦了卷生卷死的高速生活节奏,在追求学术之余,也希望体会到研究与生活之间的张力,那不妨挑战一下大阪大学~